雖然想來法鼓山也有一陣子,但這次卻不是特地專門前來,而是賞不到天元宮的櫻花,才會晃到這邊來,
抵達大停車場時,就有工作人員在引導,將車停在此,不開放車輛往山上方向開,只能搭乘園區接駁車 。
園區接駁車設置接駁車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讓老弱婦孺能夠優先搭乘。
是為了提倡心靈環保與自然環保,園區管理上除希望減少車輛上下山以維持空氣品質;
同時,也為了鼓勵來訪的遊客以朝聖心情來體驗山上不一樣的氛圍,所以山上修建了許多完善的步道,
您可以嘗試在緩慢的步行中,讓自己浮動的心漸漸沉澱下來。
因此車輛停妥後,在此服務的師姐,告訴我們說等車20分鐘,上山也是走20分鐘,所以決定走路運動。
不過這樣的設計,讓我連想到日本MIHO美術館,搭乘接駁車的地方,也是這樣的半圓弧造型。
往山上望去,感覺主殿離的很遠,其實走起來,不會太累人。
往山上走的馬路上,往下看旁邊有一臨溪朝山步道,有潺潺溪水流過,就是中午時分行走在旁,也感覺很清涼。
發現很多人都用走路的方式上山,通過三門,則是正式進入法鼓山。
抵達遊覽車平台、主殿,教育行政第一、二大樓皆在此。
大殿位於第一大樓六樓,為法鼓山園區中心位置,是全山修行弘化中心。
建築整體外觀簡潔、開闊,質樸而內斂,色調為沉穩的黑藍色調,
為法鼓山園區的地標建築,更是全山精神之所繫。
第二大樓4樓有提供早、中、晚餐的齋堂,提供信眾打齋。
何謂打齋,歡迎大家來讓佛、菩薩請吃飯,而佛、菩薩的飯,是來自十方信眾的佈施,所以佛、菩薩的飯,
其實是別人和我們結好緣的「平安飯」。如果我們也能隨喜佈施,等於是請以後來到法鼓山的人吃飯,
那我們就可以和這些人結善緣,他們都將會成為隨時出現在我們生命中來幫助我們的貴人。
所以,在佛寺中吃飯,其實是歡歡喜喜地讓別人請吃飯,然後再高高興興地請別人吃飯。
打齋,並不是為自己付飯錢,而是請別人吃飯,與人廣結善緣,為自己培植福德。
食物烹調上,遵從聖嚴法師指示,使用當季新鮮的蔬菜,少鹽、少油為原則,提供簡單、健康、衛生的飲食。
提醒:法鼓山歡迎信眾在此處用餐,但必須將碗內的飯菜全部吃完,在這裡是禁止浪費。
在園區內,提倡環保,不使用免洗餐具,需自備環保杯取用水,如果忘記,可至行願館、或輕食區或齋堂借取,
而室內為保護道場莊嚴,是規定不得攝影、拍照,儘請遵守園區內圖示規則。
祈願觀音殿
眺望平台
法華鐘公園:位於法鼓山鐘山山麓下,居士寮後方,是法華公園所在地,
公園內將置放一座高達4.5公尺、直徑2.64公尺重達二十五噸、
內外鑄有七萬一百五十二字法華經與大悲咒的法華鐘,將是闡揚觀音精神及大乘菩薩道精神的具體象徵。
當我拍完下面的小鐘後,才有義工告訴我:『師姐,這裡是禁止拍照』。這時也搞不清楚室內室外哪邊可以拍?
居士寮位於法鼓山東側鐘山山麓下,主要為義工的居住地,提供上山擔任義工或參加活動的菩薩們臨時安身處。
不管信佛與否,在法鼓山內,一切保持著謙卑的態度,來欣賞、尊敬這片土地所以給予我們的意涵。
--------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"-------------------
『法鼓山全球資訊網』『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』
資料來源:法鼓山-參學室 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7鄰半嶺14-5號